文|凝妈悟语
孩子上完幼儿园三年,又上小学一年后,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:想要孩子拥有高效、积极的学习状态,前提一定是“情绪在线”。
同一个孩子,情绪状态不同,学习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:
心情愉悦时: 思维活跃,反应敏捷,表达流畅。讲8页练习题也能乐此不疲,俨然一副“小学霸”的模样,学习效率奇高。 心情低落时: 即使是最简单的任务,也推三阻四、无精打采。读题时像挤牙膏,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,慢吞吞、懒洋洋,声音低得像蚊子,让人着急上火。这时难免怀疑:这孩子是不是天生“不爱学习”、“不爱思考”,专门和自己对着干?我们常常觉得孩子“没心没肺”,生活无忧无虑,哪来那么多烦恼?事实恰恰相反! 孩子的情绪远比想象中敏感易波动。
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挑战:
展开剩余86% 好朋友在学校和别的朋友一起玩,他感觉自己被冷落。 解决难题的自信心不够,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而退缩。 得到承诺但又被失信。这些在成人看来“小事一桩”的事情,对孩子而言可能就是情绪风暴。
原因在于: 没有在3-6岁情绪敏感期时,充分提高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,加上大脑前额叶发育尚不成熟,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天然偏弱。因此,“坏心情”便成了常客。
科学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:负面情绪会触发大脑的“生存模式”,优先处理感知到的“危险”或压力,导致用于学习、思考的认知资源被大幅挤占,注意力难以集中。
可见,帮助孩子认识、理解和管理情绪,培养他们的“情商”,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底层基石。
缺少这一课得赶紧补,“现在”开始永远是最好的时机!
道理懂了,具体怎么做?单纯说教行不通!
对孩子讲抽象的大道理,完全无动于衷。除了就事论事地解决当下问题,一个更有效、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,就是借助“故事”的力量。 俗语说“小故事,大道理”,优秀的儿童情商绘本,能巧妙地搭建桥梁。
比如,在电商平台持续热销的儿童情商启蒙绘本《小拖拉机》系列,就是一个绝佳的工具。
它之所以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,正是因为:
高度共鸣:真实还原孩子的情感世界6个故事,能真实还原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境和挑战,孩子能轻易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产生强烈共鸣。
既有好朋友“移情别恋”的失落,又有希望落空的委屈,还有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的挣扎......
也能做到未雨绸缪,想到可能发生的问题,做好预警,让孩子在遇到时能灵活应对。
情绪价值拉满:阅读本身就是愉悦体验画面色彩鲜艳明亮,阅读时仿佛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,徜徉在美丽的田野里,舒适惬意。
主角是一辆拟人化的小拖拉机,灵动可爱。他的朋友有小拖车、小鸭、小猪、母鸡、小马,都是孩子喜欢的形象。他们的名字是有趣的拟声词,形象贴切,瞬间拉近和孩子的距离。
语言风格是简单明快的对话体,就像孩子间的日常交流,营造过家家的亲切感,完全没有理解难度。
画面中隐藏着丰富的细节,文字描述不到的地方,时不时蹦出一个小彩蛋,满足孩子的探索欲,善于观察的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和有成就感。
最最关键的是,因为文字量比较大,天然适合亲子共读,依偎在一起共享故事的温馨氛围,本身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快乐。
深层启迪:故事是情商成长的“引子”孩子自己阅读自然关注的是书中的画面、故事带来的快乐,但更重要的价值是读后的交流和引导。
比如《我很伤心》这一本,讲的是小跑车的出现,吸引了所有朋友的目光,小拖拉机因为小伙伴被抢走而又嫉妒又伤心。但事情出现了转机,小跑车陷入泥坑,小拖拉机凭借自己的强壮成功营救,重新赢得友谊和尊重。
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交友原则:真正的友谊不是乞求和争夺,而是要努力提升自我价值,拥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能力,适时帮朋友排忧解难,自然会吸引到好朋友,建立牢不可破的朋友圈。
再比如《我不喜欢冬天》这一本,讲的是冬天一到,大雁南飞、树木叶子落光、天黑太早,所以小拖拉机不喜欢冬天。但是冬天难道就一无是处吗?其实围着火炉讲故事、滑雪不也是别样的开心吗?
就这个话题,可以和孩子聊一些“换个角度看问题”的智慧:任何事物都像硬币的两面,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,善于发现积极的一面,就会赶走坏情绪迎来好情绪。
其它几本同样蕴含着关于勇敢、诚信、友善、乐观等宝贵的情商课题。
每个故事都是一个“引子”,通过开放式的讨论,将故事中的智慧和孩子的生活经验关联起来,帮助他们领悟情绪调节的方法,内心逐渐变得强大而灵活。
写在最后:投资情商,就是投资学习力当孩子拥有了较高的情商,能够更好地认知、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,他们的内心会更加平和、自信。这种内在的稳定性和积极状态,将直接转化为更专注的注意力、更敏捷的思维和更高效的学习表现。
《小拖拉机》情商启蒙绘本系列,正是这样一个寓教于乐、润物无声的好工具。它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复杂情绪,掌握社交技巧,更能创造一段温暖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共读时光。抓住情绪这个“牛鼻子”,用故事唤醒孩子的“情绪力”,你会发现,通往高效学习的大门,就此打开。
3岁以上的孩子趁早看起来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