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武侠小说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?主角击败大恶人,登上武林之巅,受万人敬仰,就完了么?
不,哪个英雄能不爱美人呢?至少多数人的“武侠梦”里一定都有一个“有情人终成眷属”“抱得美人归”的结局,若不能得一佳人相伴,这江湖不闯也罢。
所以对于多数人而言,《神雕侠侣》的故事就满足了他们对“武侠小说”的一切幻想,毕竟书中主角杨过不仅习得了一身神功,还助郭靖击败了金轮法王,杀败蒙哥,守住了襄阳,成了世人敬仰的神雕大侠,甚至后来还与小龙女成了那呼应书名的“神雕侠侣”,这剧本堪称完美。
(杨过剧照)
但你若是细品原著,就会发现这所谓的“圆满”不过是金庸刻意营造的,甚至结合《倚天屠龙记》的剧情来看,杨过似乎是早早死去了,后来的他又经历了什么?
一、看似圆满的结局
当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年,却没能等到小龙女前来赴约之时,读者都能够感受到杨过的那种绝望,他只纵身一跃跳下绝情谷,那一刻,他的心也死了。
可谁能想到,杨过却在谷底寒潭的另一侧发现了小龙女生活的痕迹,接着二人重逢,相拥而泣,那场面怎能不让人动容。
接着“神雕侠侣”走出绝情谷,赶赴襄阳助阵郭靖,守住了襄阳城,杨过也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被推举为五绝之一,可那些虚名对于他而言都不重要,他要的只是小龙女。
(小龙女剧照)
因此他只拜别群雄,与小龙女携手走下了华山,从此“神雕侠侣”便绝迹江湖了。
似乎对于他们而言,余生都是幸福的,甚至金庸还铺垫过,后来的他们可能会去常年温润的岭南,过一段普通人的日子,也有可能云游四海,或者是回活死人墓安度余生,无论是哪一种,似乎都不错。
但金庸的安排却并非如此。
二、杨过之死
《倚天屠龙记》开篇,金庸就借郭襄的视角提到过活死人墓,只是她在那里并未找到杨过。
此时书中只道:“她常自思念,于是禀明父母,说要出来游山玩水,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,便径往古墓求见。墓中出来两名侍女,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,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。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,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。”
这里有两个信息,一是杨过夫妇既然收了不少古墓侍女,就说明他们是有心传承古墓派的,后来登场的黄衫女也能证明古墓派并未断了传承。
(杨过、小龙女剧照)
而第二个信息则是郭襄没能找到杨过,其实这是不太合理的,不要说“人海茫茫,两个人无法相遇是情理之中的事”,君不见当年的牛家村小剧场,各路高手都齐聚于此,其实金庸笔下的“江湖”并不大。
尤其是像杨过和小龙女这样的人中龙凤,他们是那种即便身处人海之中,也不会被埋没的人,他们太过于亮眼,加上杨过那英俊、独臂、身边还有只神雕的人设,郭襄要打探他的消息又有何难?以她的聪明才智,也绝对想得到要通过这些方法来寻找杨过。
可为何她还是没能找到杨过?
有没有一种可能,杨过已经死了。
不过杨过是怎么死的?后神雕时代还有什么人能威胁到他的性命?
似乎当老一辈的周伯通、黄药师、一灯都不在,郭靖也殒命在襄阳城,五绝中唯一剩下的杨过就是当世第一高手了,一般人还真不是他的对手。
(小龙女、甄志丙剧照)
不过有一个人却掌控着杨过的命门,她的一举一动都能牵绊着杨过的心思,笔者所指即是小龙女,若是她做了些什么让杨过无法接受的事,杨过会因此积郁成疾,继而郁郁而终,也不是没有可能的。
所以小龙女做了什么?
或许正是因为杨过看透了她的心思,她心中还有另外两个男人。
三、小龙女的心思
小龙女心中还有谁?
不卖关子,第一位即是那甄志丙。
所谓的甄志丙就是旧版中的尹志平,其实小龙女对这道人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,她固然痛恨这道人毁她清白的举动,但也一直没法对这道人痛下杀手。
她当时一路追随甄志丙直至重阳宫,可真当有机会下手时,她又选择了原谅,甚至还要求杨过不要再找这道人的麻烦。
说是:“小龙女向他凝望片刻,见他道袍上鲜血淋漓,脸上全无血色,不由得万念俱灰,颤声道:‘过儿,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,动弹不得,清白为此人玷污,纵然伤愈,也不能跟你成婚了。但他……但他舍命救我,你也别再难为他。总之,是我命苦。’”
所谓“一日夫妻百日恩”,你说她对甄志丙毫无感情,是不现实的。
第二位即是公孙止,尽管那公孙谷主是个人面兽心之人,连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能祸害,但他对小龙女却向来不差。
比如后来小龙女自己也说过,她是认真考虑过嫁给公孙止的,因此当杨过找到她时,她也依旧对公孙止保有感情。
(小龙女、公孙止剧照)
书中只道:“公孙先生,你于我有救命之恩,不料我反而害得你多受折磨,我……我心中好生歉疚。我不是来跟你拼命的。””
再结合她在谷底与杨过重逢时,说的那句“过儿哪里不痛快了”,仿佛她也没把那十六年的离别看得有多重,她在谷底茅草屋里留下杨过孩童时期穿的衣衫,也证明她怀念的只是少年时期的杨过,她眼中的杨过,始终是那个小徒弟。
所以当杨过看透一切之后,怎能不崩溃呢?他会积郁成疾,最终身亡,也完全是有可能的。
只是这样一来,这段故事就未必能让读者接受了,金庸没将杨过后来的故事写出来,也合乎情理。
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